如果你正处于焦虑,不妨看看这篇文章
文/洪生鹏
01
在大城市里,二十多岁,我们在职场里忙碌,面对工作繁重,而薪水微薄,在单位发展空间不大,还要找对象,结婚、还房贷等压力,我们时常会感动焦虑,迷茫,甚至不知所措。
姗姗是我的一位高中同学,大学本科毕业后,到深圳某公司做会计,想想刚进入财务行业的时候,真是一腔热血,满怀热情。在这行做了六年,从一开始最基本的出纳做起,如今被提升为财务部主管。本应值得高兴的事,但有次闲聊,她说,近来她直处于一种焦虑和迷茫的状态。虽然现在我做财务主管,属于管理岗位了,其实月薪很低,也就7000元,每天的生活很不规律,再加上客户们苛刻的要求和各部门之间的竞争,我每天都是疲于奔命,有时月初赶报表,真的是累成了财务狗。现在压力更大了,想想以后的发展,这家公司的前景并不明朗,最近打算辞职,不想在这里干了,现在的年龄又比较尴尬,想去找新工作,HR都会问你结婚生小孩的问题,都不知如何才好。
02
刚毕业那会儿,我到某软件公司上班,有段时间,每天面对几百份邮件,我也比较焦虑,心理学上称呼为:“邮件焦虑症”。每当一有邮件通知,我看到有“未读邮件”,我就迫不及待打开,就会涌起瞬间把它们消灭掉的冲动,看看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。连公司发布公告的邮件都会时不时查收一番。那段时间真的让我很焦虑,跟焦虑的是我那会儿还有位“咆哮帝”领导。
咆哮帝”,心理学上,“咆哮帝”称型的职场焦虑症。工作事情要是没处理好,他就发脾气,甚至有些时候,事情并不是那么一回事,他也发脾气。他也由于乱发脾气得罪了不少人,事后他也乐呵呵的跟人道歉。他有着超高的标准和极低的耐心,总是认为自己的愤怒是对事不对人,所以三分钟前可以把报告扔到你的脸上,三分钟却会跟你乐呵呵的,又会很关心地问长问短。
03
有时我们为了生计,不得不委屈一下自己。
心理学有种焦虑叫:“微笑抑郁症”,
指的是有些人为了干好工作保住饭碗,同时出于礼节的需要强作笑颜。
一位搞设计的同事,自称患有“微笑抑郁症”她说这种并非发自内心感受的习惯表情。面对朝令夕改导致一个方案改十几稿反而改回原样的客户、总喜欢在下班时间打电话来抱怨的客户,UI不断修改,她始终面露微笑、热情周到,从不愿让自己心里的压力和焦虑表露出来,脸上微笑内心抑郁的苦楚,别人不清楚的还以为她是一颗开心果,看得开。
04
面对职场上焦虑症,我们该如何避免或是解决呢,这里给几点建议,希望对有帮助。
1.寻找优越感,适当给自己充电
优越感可以使人变得更自信,能适当有效缓解职场焦虑症,因为一个有成就感的人的内心通常会充满力量,正能量满满。
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成就感,适时给自己充电,并将充电及时用在工作中。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,随时都可以在身边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,而且是最有用的、最适合你选择的充电内容。通过基础与后续努力相结合,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,达到充电的良性循环,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。
比如我做软件开发这行,毕业那时我是做网站建设的,后来因为对移动开发感兴趣,就利用课余时间学习,掌握了另一门新技能,现在我就从事移动开发这行了。
2.平时多注意增强身体锻炼
身体是本钱,只有增强体魄,提高免疫力,才能有更好的生活,平时不妨出外跑步等,都可以有效帮助自己摆脱工作中的焦虑情绪,有益身心。有条件的可以办张健身卡,但千万要记得,别仅仅是办了卡后,而没有坚持锻炼。有时是真的很忙,但也要抽空锻炼。
我就喜欢跑步,每当跑完步,流汗后,我就觉得特别舒服,跑步虽然枯燥,但却简单实际,建议你也试试。
3.找好对象,倾述内心的苦衷和烦恼
当你不开心时,你可以找你的亲朋好友倾诉苦楚,或者去一个空旷无人的场所大声喊叫,疏解心中的郁闷和苦衷。焦虑时人总爱把自己当成天底下最焦虑的,其实我们没必要把自己变成个闷葫芦。倾诉也是一种好的选择。
但要注意,你的烦恼,懂你的人知道就行了,没必要让天下皆知。那样只会让人当个笑话来听,而不是故事,不仅没有引起共鸣,反而听到一些嘲笑。理解你的人,经历过类似故事的人,由于自己感同身受,会比较能理解你的心情和感受,跟你产生一种共鸣。情绪方面的心声,说给不感兴趣的人听,根本是在对牛弹琴,丝毫听不进去。跟什么样的人,说什么样的话。对牛不要弹琴,牛听不懂,弹久了牛也会发脾气的。爱要给那些珍惜自己的人,否则你的爱会廉价的毫无价值。话,也要只说给懂的人听,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听你唠叨。
要走的人你留不住,装睡的人你叫不醒,不爱你的人你感动不了。不听你故事的人,你就算把故事讲得再怎么绘声绘色,再怎么激情高雅,也是浪费表情。有些话不必说给每个人,有些情绪是该说给懂的人听就好。
看不见远景,但经过雨水的冲刷,近处的一切都变得清晰。看烟花是一个很寂寞的姿势,即便是一群人一起做,也会略显得尴尬。其实每个人都在听故事,不过一些人是听过就过了,有的人是记在脑子里,思考。不适合的鞋子,再昂贵的鞋子就不要硬塞了,免得最后磨的是自己的脚,最终伤害的终究还是自己。
小结:
俗话说,“治疗不如预防”。调整好我们的心态,积极面对,寻求职业上的独立,并对自己的职业有所定位,有所规划,虽然不能知道多少年会发生什么,但我们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份阶段目标,不至于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陷入迷茫,产生焦虑,过于被动。平时,要注意给自己充电,打造自己的职业竞争优势。
[END]
作者简介:我是洪生鹏,热衷旅行、写作,目前过着白天到工地搬砖、晚上写故事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