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豆网CEO王微:文学青年的网络历险记土豆网董事、IDG投资人章苏阳仍然记得第一次见到王微的印象:拖鞋、圆领衫、一脸疲惫,讲话漫不经心,不是很high,逻辑却很清楚。多年过去,王微坐在我们面前,依旧漫不经心:帽衫、牛仔裤、二郎腿几近茶桌。要了瓶矿泉水,招呼说“我们开始吧”。创业之时,王微就颇有名气——“文青”之名。他写过一本书,叫《等待夏天》,据说很流行了一阵。2005年底,王微与投资人一起开始了长达6年的网络历险。其时正值web2.0最盛时:头等仓里坐满到中国来投资的风投。不出半年,web2.0崩盘,殃及视频网站,土豆网是剩下来的十余家视频网站之一。土豆凭什么可以“剩下来”?王微认为,土豆做得早,最先拿到了融资,最先获得了用户。章则说王微个人有“不同”:遇事淡定,能稳往队伍。照搬美国模式一直是中国互联网“路径依赖”。2008年,在一次行业会议上,王微无奈地说:“灰色内容可以产生庞大流量,但却近似于工业废水,毫无价值。”这句话可谓振聋发聩,全行业集体转身,舍弃YouTube,学习Hulu。这次转身治愈了广告主、用户的不感冒,视频网站用户流量上涨,广告主开始认可视频广告。王微的智慧不仅在于放弃,也在保留。高喊工业废水之即,王微保留了类Youtube的UGC。如今这正成为公司的优势。而历经“工业废水”阶段,UGC正在被“价值重估”,自制剧,短视频,正成为所有网站的选择。王微体验世界的方式很多,背包徒步、酒吧、读书、红酒,这些年从未变过,正如他以一个文学青年历险互联网的方式。他最近印象深的旅行,是在日本高野山,60万人的骨灰埋在哪里,山顶上下大雪,荒无一人,有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,比如德川家康,在哪儿只是一块小小的墓碑。王微说,“这产生两种感觉,一种是个人如此渺小,即使是英雄,二是人生有很多事情要做,与那些英雄相比,还有很大距离”。双“重”行业《21世纪》:土豆网上市后,压力是大还是小了?王微:在这个阶段,上市对公司肯定有非常大的好处,市场的信任度会提高,合作伙伴相信这个公司;融资会更容易,将来如果需要资金,比较容易接入资本市场,因为有很多手段可以做。毕竟2到3年内,视频行业还是“重资金”行业。至于压力,我觉得都差不多,没太多感觉。《21世纪》:视频行业怎样才能摆脱对资本的过度依赖?王微:大家不能用轻的互联网框架去套“视频网站”,视频网站它本身就是重资本模式。与内容有关的行业,可以参照梦工厂(DreamWorksSKG),梦工厂做了十年才开始赢利。当年的有线电视网,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起来。起来之后就好办得多了。对于视频网站来说,还处于投入阶段,用户、市场在增长,投入在增长。这不是公司意愿能够去解决的,由经济规律决定的。《21世纪》: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?王微:一方面用户、市场增长真的非常快,对资本要求很高;另一方面,收入不会增长那么快,会滞后用户、市场2至3年。这个阶段要做的,就是不断地提供资金。而由于市场、用户的增长,收入与支出的差距在缩小,资本市场会接受这个距离。《21世纪》:重资金模式的一个原因是版权,你觉得版权价格未来会降吗?王微:长期来说,所有东西的价格都要符合经济规律,版权也是。现在价格肯定太高了,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。十万(一集)还比较合理,五六十万,七八十万(一集)就是泡沫。卖不动了就会低下来。现在这个市场还有三四十家公司,有声音的公司在十家左右,未来只会剩下5到6家,内容运营商话语权相对集中一些,价格自然会降。《21世纪》:上市的时候,你说土豆网是“Youtube+HULU+HBO”,如何解释?王微:为了让美国投资者更熟悉一些我们。美国没有土豆网这种形态的互联网视频公司,要么完全是由用户上传,要么全部是版权购买。我们既有大规模的版权内容,也有大规模的用户上传或分享内容,同时还有大规模的自制内容。中国由于媒体生态圈没有形成,这种混合体在中国能够成立。《21世纪》:上市时,你又如何描述你们与竞争对手的差异?王微:这个市场上未来会存在4至6家公司,有的纯粹内容驱动,购买版权对其很重要;有的是流量驱动,比如奇艺等,来自百度、腾讯的流量很重要。我们的特色是用户上传内容,UGC,是生态链模式。《21世纪》:与优酷相比,你们有何异同?王微:我们两家都是综合平台。这点很像。不同之处在于,优酷的版权内容比重会比我们高一些,在用户生成内容、自制剧方面,我们相对强一些。优酷70%的流量来自于版权内容,我们是40%来自于UGC。《21世纪》:在自制剧方面,土豆网与竞争对手有何不同?王微:他们主要是与合作伙伴合作,比如中影,我们都是自制的。另外理念不一样,对手是“世界都在看”,我们是“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”,他们是“牛人盛典”,我们是“土豆印象节”。他强调的是视频里面的人,我们强调的是创造视频,视频后面的人,他们强调表演,我们强调创作本身。《21世纪》:自制剧这块是你们的强项,会加大投入么?王微:我觉得这是两回事。自制剧比较强,不等于我就要拼命地变成制作公司了。到今天,HBO电视网的原创制作,差不多只占其10%的时长,土豆网就更不用说了。自己制作的东西一定只占一部分,更多的还是靠引进、合作、购买。我们现在独立制作的,每年大概2-3部,那如果有好的,我们也会跟别人去合作,我们不可能说把所有事情都做了。我们要的是卡住两头,一头强调剧本,剧本都是自己创作的,但制作可外包给别人,推广、宣传、分销等对用户的工作,是我们在做。赢利模式《21世纪》:什么时候开始赢利,投资者关注吗?你们的目标是什么?王微:道理大家都懂,就是收入跟投入赛跑,收入最终会跑赢投入,然后进入赢利。按照2009年的版权价格,现在行业内至少有两家公司赢利了,包括土豆网。但由于版权价格脱离“经济规律运行”,赢利时间会滞后。《21世纪》:会不会到某个阶段,投入停滞,收入继续上涨,公司由重变轻?王微:不可能,对于媒体公司来说,有一个固定的支出成本,会占营收一定比例。我们都是媒体公司,无论你是做分发的,还是内容制作的,都是媒体公司。尤其是媒体的运营公司,一般来说预算一半的收入要用于支付与内容相关的成本,合作、购买、制作都需要成本。内容的支出是没有杠杆效应的,是固定的。带宽的成长有一些杠杆效应,但也不明显。《21世纪》:过去影视剧流量比较大,现在则是自制剧、用户上传、新闻带来流量,后者成本不高,有弱杠杆效应,会改变“重”公司模式吗?王微:我觉得你过于乐观。拿中国电视做分析,电视剧时长占用了一半,接下来是电影、综艺娱乐节目,然后是新闻。网络未来会与电视不同,但大致趋同。当然,从社会影响力来说,一个新闻事件更有影响力,能引起人性的共鸣,但内容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。《21世纪》:视频营销未来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变化?王微:我觉得电视上的广告主还是视频广告主要投入的,比如汽车、家电、电子产品、金融。电视已经验证,通过视频传播是有效的。《21世纪》:运营模式会变化吗?比如除了展示类广告外,会有一些CPA广告?王微:我们可以做到,但是没有必要去做很多事情。我们比的是电视广告的效果,其他互联网广告模式,不是我们的参照系。电视广告被实践检验了很多年,效果也是可以量化的。电视广告模式与视频广告更相近,广告主也更认同,我为什么要做点击呢?这从逻辑来说是不通的。